四川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国十三省市紧急支援供电
盛夏的四川,仿佛被火炉笼罩,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让电力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回首那个炎炎夏日,仿佛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让我们深入了解这场电力危机的背后原因以及全国各省市的支援措施。
一、电力短缺背后的原因:
极端气候:四川多地气温飙升至43℃,高温持续长达69天,创下了历史之最。与此降雨量骤减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导致全省共有十五个州市受到干旱影响。这片曾经水润的土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炙烤。
水电锐减:四川作为水电大省,年均发电量高达约4500亿度。干旱导致江河水位下降,径流式水电站无法蓄水发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降幅高达四成至五成。水力发电的减少无疑加剧了电力短缺的矛盾。
用电激增:持续的高温使得居民用电量激增,空调等电器的使用频率增加,居民日均用电量高达约3.4亿度。与此工业用电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日均用电量达到约4.3亿度。电力负荷不断攀升,电力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二、全国各省市的支援措施:
跨省输电:在国家电网的统一协调下,全国十三省市纷纷向四川输送电力支援。这场跨越千里的电力接力赛,有效缓解了四川的电力短缺压力。
节电调控:为了缓解电力负荷压力,成都等地纷纷启动节电模式。关闭非必要照明设施、倡导居民节约用电等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电力负荷压力。这场全民参与的节电行动成为了共度难关的生动写照。
如今(2025年3月),四川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方面持续优化措施。通过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等措施保障春耕生产用电需求。这场电力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四川人民仍在努力前行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