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发布了关于表彰全省科技界优秀成果的通告,为众多杰出科研人员和单位颁发了荣誉。《新华日报》报道了这一盛大的科技成果奖励仪式,并重点关注了部分杰出的获奖者及其贡献。在光荣榜上,两位顶尖院士宣益民和祝世宁因其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被授予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也揭晓,共有273个项目获得殊荣,其中不乏一些引领行业创新的杰出成果。十位青年科技人才和八家企业也分别荣获了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七名外籍专家也获得了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其中,南京工业大学的黄和药学院院长因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受到瞩目。他坚信科研人应具备“科学审美”与“科学方法”,在科研之路上不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坚持原创性和应用价值导向。黄和聚焦于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资源开发领域,挖掘出了DHA这一婴幼儿奶粉的主要成分。他还致力于特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工作,为发酵产业解决关键难题。他的团队不仅建立了丰富的工业微生物资源库,还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了多项重要产品的中试或产业化推广。目前,团队正在深入研究耐药菌形成的机理,以期研发出更强效的抗生素。
《南京工业大学》的高性能分子筛膜规模化制备与膜分离脱水集成技术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一技术成果为解决我国有机溶剂生产与应用中的节能减排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分子筛膜的应用,能够实现溶剂与水的低能耗分离,促进节能减排,避免污染物排放。项目负责人为我们解释了分子筛膜的工作原理,它就像一个精确的筛子,能够将不同大小的分子进行有效分离。这一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十余种溶剂的生产和回收中,推广了200多套工业装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两年,该成果的产品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为多家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成功地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技术成果的诞生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人员的创新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南京工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璀璨明珠
作为江苏省的骄傲,南京工业大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这所历经沧桑而又充满活力的学府,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作为自身的神圣使命,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进步。
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园不仅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典范,更是科技与智慧的汇聚地。学校的科技转移中心更是被誉为国家技术转移的示范机构,展示了学校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卓越成果。在这里,创新的火花不断碰撞,科技的智慧照亮未来。
这所学校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9570余项。这些课题的科技经费高达31.8亿元,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凝结着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智慧与汗水。这所学校凭借其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表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南京工业大学的精彩资讯,不妨关注其头条号招生办,这里将为您呈现更多关于这所学校的精彩瞬间。
本文的素材部分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常青藤新闻网和江苏省科技厅,感谢这些权威渠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期待南京工业大学的未来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