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音符,奏响时代强音
5月4日晚,华师的音乐厅内星光璀璨。在这里,一场特殊的毕业音乐会如期上演。主角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周亚松教授,这位年过半百的硕士生用她的歌声和经历,为学弟学妹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励志课程。
当晚,周亚松教授带来了十多首独唱曲目,每一首都饱含深情,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记录着这位女性追梦的足迹。现场观众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吴悠,周亚松的女儿。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因为她知道,不久的将来,她也将在这里举办自己的毕业音乐会。
让我们回顾周亚松的追梦历程。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周亚松,自幼热爱音乐,虽然年轻时未能进入艺术学校学习,但这份热情从未消退。几年前,伴随着女儿备考的过程,她自己也燃起了考研的热情。面对亲友的质疑和英语的挑战,她选择坚持,因为她想为女儿树立榜样。
几乎是从零开始学英语,每日的复习过程如同攻坚战。捧着习题册做真题、背范文,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周亚松却从未放弃。她说:“动力便是想要为女儿做好榜样。”终于,在2016年,52岁的周亚松成功考入了华师音乐学院研究生。
入学后,周亚松的生活变得更为充实。她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走进了大学校园专心学声乐。她师从两位教授,与年轻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读研时光。母女一同读研的体验对于她们来说也是别具一格。吴悠表示:“虽然住在一起,但我们并不经常见面。”她们像普通的同学一样相处,互相鼓励支持。
周亚松在学校里成为了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她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都在学习、训练。她感叹:“读研比考研更难。”但她从未退缩,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她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尊重。
毕业音乐会当晚,周亚松用自己的歌声和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让大家明白只要有梦想,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赶上了追梦的好时代。”她的故事将永远成为这个时代的最美旋律,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梦。周亚松的人生感悟:读研与追梦之路的挑战与收获
曾经,周亚松认为考研是人生的一大难关,然而当她真正踏入研究生的学习旅程后,却发现这段路远比考试更为艰难。她感慨道:“读研不仅是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更是合理安排自己选择的课程,是一场不断挑战自我的旅程。”
除了繁重的学术学习,周亚松还热衷于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她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如《歌从黄河来》《越战越勇》《妈妈咪呀》和《星光大道》等。在这些舞台上,她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魅力,成功成为了网络红人。
不久前,为了毕业音乐会,周亚松付出了近半年的辛勤努力。一边埋头撰写毕业论文,一边精心排练音乐会曲目。她明显瘦了许多,演出的头天晚上甚至只睡了4小时。她的付出终于换来了那天的辉煌。身穿礼服,站在毕业音乐会的舞台上,周亚松仿佛浑身发光。
当晚的演出得到了三位老师的极高评价,评分均超过90分,这场毕业音乐会荣获“优秀”等级。孙静梅教授深情地对她说:“透过你的音乐会,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进步。”这是对周亚松最好的肯定。
如今,距离正式毕业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周亚松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她希望继续深造,参与公益活动,甚至学习驾驶直升机。她的追梦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在路上的人,证明年龄并不是问题,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行动,梦想总会实现。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周亚松的旅程还在继续,她的追梦步伐从未停歇。让我们共同期待她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更多关于梦想与坚持的美好故事。流产网祝愿每位追梦人都能像周亚松一样,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