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之际,19世纪见证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也带来了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普遍延长工时的问题。工人们被迫每日劳作长达14至18小时,且待遇极其恶劣。面对这样的不公待遇,美国工人们率先行动,勇敢地发起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其中,芝加哥的一次罢工事件尤为引人注目。那是1886年5月的一个日子,芝加哥的二十多万工人以行动表达诉求,与警方产生了冲突。
国际共鸣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于1889年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大会。为了纪念芝加哥的罢工事件,这次大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并号召全球的劳动者在这一天举行示威活动,表达声音。这一决议在次年,即1890年的5月1日得到了欧美多国劳动者的响应,百万人参与集会游行,标志着国际劳动节正式诞生和全球劳动者的团结。
中国的融入与传承在国际劳动节的影响下,中国的劳动者也开始庆祝这一节日。早在1920年,北京和上海等地就开始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工人们组织游行集会,表达对自身权益的诉求和对劳动价值的尊重。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正式将5月1日定为法定劳动节。如今,这一天不仅是表彰劳动者的荣誉时刻,更是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日子。
五一劳动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全球劳动者团结抗争的象征,体现了工人阶级争取平等权益的不屈精神。如今,这个节日已经被全球80多个国家所采纳和庆祝,成为了世界各地劳动者的共同声音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