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2020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揭示,北京和上海成为高分考生的首选目的地,财经类高校持续受到热烈追捧。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考生们即将迎来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在此背景下,21世纪经济报道对“软科2020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进行了深入梳理。这一排名是基于中国1200多所通过高考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高校2018年的录取成绩,经过科学的统计计算得出,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学录取分数排行”。
当我们对比新生质量排名和大学综合排名时,可以发现一些学校的位次差异显著。如果说综合排名衡量的是大学的总体实力,那么新生质量排名则更多地反映了大学对考生的吸引力。对于考生而言,新生质量排名可能在填报志愿时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在生源质量方面表现出色,排名前20的高校中,有13所位于这两大城市。相比之下,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位于省会城市的学校,在新生质量排名中的表现则低于其综合排名。
中山大学是一个特别的例子。虽然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但在新生质量排名中却未能进入前20,仅排在第27位。这也反映出录取分数与学校的招生规模有着密切关系。像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这样的学校,因为招生人数较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对于考生而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城市、学校和专业之间做出取舍。看似竞争力不强的分数也有可能因为选择了相对冷门地区的高校而得到相对较好的学校或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财经类高校在这一排名中表现出色。从新生质量排名前20的高校来看,“黑马”包括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这三所财经类高校的录取分数排名相比于综合排名均有显著提升。这并非今年的独有现象,财经类高校和专业持续成为高分考生的热门选择。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能进入金融行业工作,职业前景明朗,待遇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年的新生质量排名相比,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排名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前十之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排名则有所上升。这也反映出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每年的排名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对于考生而言,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不仅要关注排名,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广东一所知名理工高校的经管学院,近年来学科热度的变迁引人关注。据该高校的教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学科热度的波动并非偶然,背后与就业市场的变化紧密相连。长期以来,即便是在以工科著称的高校,经管学院也往往成为高分学生的首选。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广泛需求和认可。
最近几年的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财经类专业的热度逐渐减退,相较之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异军突起。学生们似乎更加青睐于计算机领域的学习,这无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密切相关。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抢眼。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收入为5440元,而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月收入高达6858元,远超其他专业。更令人瞩目的是,从工作五年后的月收入来看,计算机类专业依然稳居榜首,达到了13790元。
这一变化也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中得到了体现。该排名不仅仅关注学术水平,更着眼于新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新生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
财经类专业虽然依然受到关注,但在热度上似乎难以与计算机类专业匹敌。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在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时,更多地考虑到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高校也需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专业方向。无论选择哪个专业,都要努力深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正如流产网所言,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