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访:高考后的关键步骤——志愿填报
随着浙江统一高考的落幕,考生们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尽管考试结束,但接下来的志愿填报同样重要。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依然在网上进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是唯一的填报平台。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录取工作将于7月上旬拉开帷幕。
面对这看似繁杂的志愿填报,许多考生和家长可能感到迷茫。钱江晚报的记者采访了多位高中老师,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
一、资料查阅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必须仔细查阅两份重要资料:浙江省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校招生计划和近三年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投档及专业录取情况。这两份资料分别提供了报考的院校选项和历年录取情况的参考。除此之外,预备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也是必读之物,包括学校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向报考民办大学的同学,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考生还需特别注意各专业的报考要求,特别是那些对选考科目、单科成绩、学考等级等有明确要求的专业。考生需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的千万不要填报。
二、考虑因素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需结合国家、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遵循一定的原则。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层次和专业去向。除此之外,院校的综合情况、专业和就业趋势以及身体条件都是考生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专业和就业的选择,考生需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理性判断。
三、合理定位
由于每年题目和考生的不同,历年高考成绩很难进行横向比较。比起分数,考生的位次更具有参考价值。位次是新高考分段投档录取的核心依据。考生可以将近年相关院校专业的投档位次、录取平均分等作为重要参考,合理定位,在80个志愿中适当拉开梯度。
志愿填报是一场策略与选择的较量。希望每位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为自己的未来铺设一条光明之路。这不仅是对自己努力成果的回报,更是对未来人生的一次重要规划。关于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及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的解读
根据实考人数的20%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这一措施针对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的招生录取。考生位次仍然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一次性生成,不会因段次变化而改变。新一段线并非本科线,其上考生数量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数。如果新一段线上的考生未能被所填报的志愿录取,他们将与新二段线上的考生一起填报志愿。
面对80个高考志愿,如何选择成为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你梳理一种建议性思路,分为三步考虑。
第一步,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考生应根据自己的位次和总分(艺体类为综合分)分段表,结合各校往年投档线,采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来选择院校。
第二步,从选定的院校中筛选不同梯次的专业。考生需要删除不喜欢的或者录取可能性不大的专业,筛选出拟报考的不同梯次的专业。
第三步,根据个人意愿和综合考虑院校性质、地域、喜欢程度等因素,对筛选出的专业进行排序,正式确定志愿。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精心安排志愿次序至关重要。计算机在录取时会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一旦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志愿并投档,后续志愿立即失效。80个志愿中即使有多个符合条件的志愿,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只有排在最前面的符合条件的志愿才会被投档。考生应将录取位次越高、越喜欢的院校专业填在较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