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铁元素的摄入至关重要。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的铁元素却不足导致的。特别是在婴幼儿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增,如果铁的摄入量不能跟上生长的速度,就会导致贫血的发生。那么,小儿缺铁的症状有哪些呢?
最明显的是皮肤粘膜苍白,尤其是口唇、指甲床和口腔粘膜。孩子会表现出容易疲乏、少动的情况。食欲下降、厌食,甚至会出现异食癖,比如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肝、脾、淋巴结的肿大以及心脏扩大等症状。
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生长发育快,铁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更为明显。其次是饮食中的铁含量不足,婴儿在3-4个月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经用尽,而日常饮食中的乳类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铁的过多丢失或者腹泻、急慢性感染等也会导致贫血。
值得注意的是,缺铁不仅会导致贫血,还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使他们更容易感冒和生病。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缺铁症状。观察的重点在于孩子的脸色是否苍白,特别是口唇、眼睑和甲床是否苍白。
那么如何补充铁元素呢?铁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肝、心以及鱼、瘦肉、蛋黄等。在植物性食品中,大豆、绿叶蔬菜、紫菜、黑木耳、南瓜子、芝麻等也是良好的铁源。蛋黄易于消化,是宝宝理想的补铁食物。动、植物食品混合吃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因为其中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
微微健康网流产网小编提醒:缺铁是孩子的常见病,缺铁容易导致贫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缺铁症状,应及时治疗。妈妈们也要注重预防,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