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GB/T 19095-2019)的规定,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迎来了重要的调整和完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变化。
一、分类类别的调整与更新
新的分类标准明确了四大类标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和织物等;有害垃圾则包括电池、灯管以及各类家用化学品;厨余垃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湿垃圾,主要是指家庭厨余和餐厨垃圾等易腐有机物质;其他垃圾则是指除上述三类以外的所有垃圾。新版标准删除了一些旧的分类类别,如大件垃圾、可燃垃圾等,并新增了一些细分标志,如灯管、家用化学品等。
二、图形符号的更新与变化
新版标准共调整了15个图形符号,其中包括4个删除、4个新增以及4个修改。以有害垃圾标志为例,新的标志采用了更直观的“骷髅头+叉号”图案,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有害垃圾。而厨余垃圾标志则增加了食物残渣元素,更加贴近实际。
三、实施意义
新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解决了各地分类名称差异的问题,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新标准支持“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查询功能,覆盖46个重点城市,方便了公众的查询和使用。通过提升资源回收率,减少填埋污染,新标准在环保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配套措施的落实
为了顺利推行新标准,各地需要同步更新分类设施标志,如垃圾桶、运输车辆的标识等。社区将通过宣传栏、积分奖励等方式普及新标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自2019年12月1日新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垃圾分类覆盖率已显著提升,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的覆盖率甚至超过了70%。这一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好垃圾分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