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战女兵退役后重返校园,并主动肩负起新生军训的重任,将军人的坚韧品格融入校园的教育之中。以下是几位典型的特战女兵及其事迹:
一、典型案例
1. 宋泽廷(江苏淮阴工学院)
这位英勇的女兵,曾在陆军某特战旅服役,退役后重返校园。在2022年的军训中,她以教官的身份出现,凭借严格的训练和飒爽的英姿,赢得了学生们的敬佩。她时刻强调:“穿上军装,就要扛起军人的责任。”她鼓励新生们勇往直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学生们反馈说,她在训练时严肃认真,私下里却亲切友善,被赞为“又飒又干练”。
2. 刘佳(广西艺术学院)
刘佳曾在西部战区陆军某部服役,退役后也选择了回到校园并担任新生教官。她结合自己的部队经历,讲述边防故事,传递“负重前行”的军人精神。她还积极参与文艺活动策划,其军人气质和生动的讲述深深感染了新生。
3. 李静(海南省“兵教师”)
李静退役后创办了一个名为“迷彩部落”的社团,每年参与新生的军训。她用军人的作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在2024年,她通过专项招录成为海南省首批“兵教师”,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共同特点
这些特战女兵有着鲜明的身份双重性,既是学姐又是教官,这种身份使她们能够拉近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保持训练的严肃性。她们通过分享部队经历,如特种兵训练、边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识。她们“退役不褪色”,将军队的严谨作风带入校园,如规范内务整理、强化纪律意识等。
三、社会影响
这些退役特战女兵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她们的榜样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军,推动了征兵工作。她们将军训从单纯的技能训练拓展为国防意识培养,增强了国民的国防观念。例如,宋泽廷曾说:“中国军人的强大值得敬佩”,这句话深入人心,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社会价值。
这些特战女兵以她们独特的经历和人格魅力,架起了军营与校园之间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和社会价值。她们的事迹不仅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军营,也鼓舞着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勇往直前,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