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每当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情感便如泉水般涌现。他遥想家乡的兄弟,想象他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却遗憾自己未能参与其中。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清泉石上流,表达出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的菊花中,白居易独爱那一丛似霜的白菊。他借菊花比喻人生际遇的坎坷与曲折,含蓄深沉。仿佛在与白菊共舞,白居易在重阳的宴席上,犹如一位少年,尽管白发苍苍,但心犹未老。
三、蔡孚的《九日》
蔡孚笔下的重阳节,开门便见灿烂的菊花。他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隐逸情怀。不知谁人会来送酒,那陶家的人又是哪一个呢?每一句都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张说的《九日进茱萸山诗》
张说描绘了重阳时节的丰收景象。重阳之日,万实成果,犹如三秋的丰硕。时来拜祭轩辕皇帝,结束后坐于蓬瀛仙境。诗中的丰收景象与神话气息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五、皇甫冉的《重阳日酬李观》
皇甫冉借陶渊明典故抒发孤寂之情。未见友人送酒,只有黄菊独自开放。愁看日暮良辰过,步步行寻陶渊明的足迹。诗中透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六、王缙的《九日作》
王缙对比了边塞与京都的重阳差异。边地的严霜已使草木枯萎,而京都的登高赏菊却热闹非凡。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否看到盛开的菊花?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地域之间的差异和重阳节的独特氛围。
七、江总的《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的心随南云逝去,身形随北雁而来。故乡的菊花,今日是否已盛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漂泊与孤独。
八、李群玉的《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李群玉用“落帽”典故写重阳雅趣。重阳节上,渚宫前的菊花已半黄。面对此景,诗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他怀念桓宣武的美好时光,希望能趁此悲秋之际进入帝乡。整首诗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这些诗作或思亲怀乡,或咏菊抒怀,均体现了重阳节登高赏菊、思念亲友的传统内涵。王维的作品最为经典,每一首都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