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与英国之间关于“非洲之星”钻石的争议已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一颗举世闻名的宝石,更折射出殖民历史与文化遗产归属的复杂问题。以下是关于此事的关键信息梳理。
一、钻石的历史背景
这颗被誉为“非洲之星”的钻石原石,名为“库里南”,于1905年在南非的旧德兰士瓦省的钻石矿中被发现。其原石重量高达3106克拉,经过精心切割,诞生了9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其中最大的“库里南1号”,即人们熟知的“非洲之星”,重达500克拉,目前镶嵌在英国的王室权杖之上。第二大的钻石“库里南2号”也镶嵌在了英王的珠宝之中。
这颗钻石的所有权一直存在争议。英国方面声称,该钻石是作为生日礼物,由当时的殖民地在特殊场合赠予爱德华七世的。而南非方面则坚决认为,这是殖民掠夺的产物,当时的交易既非法也不道德。
二、南非的诉求与行动
南非民间和官方对于归还这颗钻石的呼声日益高涨。自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南非多次提出归还钻石的要求,其中一次6000余人的联署请愿书以及议员的公开要求赔偿殖民损失的声音尤为强烈。在2025年查尔斯三世加冕前夕,一场由律师卡曼加发起的新请愿已经得到了超过8000人的支持。南非坚持认为这颗钻石是国家骄傲与文化遗产的象征,其流失是历史罪行的一部分。部分声音还要求英国归还所有在殖民时期掠夺的黄金和钻石。
三、国际反响与类似案例
此类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国际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案例。例如,印度曾同步要求归还王冠上的“光明之山”钻石,这起事件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尼日利亚成功从英国追回了72件贝宁文物,这一行动无疑给了南非巨大的鼓舞。
英国方面,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坚持称该钻石是“合法赠予”的。南非的学者们则坚决驳斥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殖民时期的交易没有任何道德基础。
这场争议不仅仅关乎一颗钻石的归属问题,更是后殖民时代资源归属矛盾的集中体现。目前双方尚未就此达成协议,但南非的民间运动仍在持续发酵,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这场争议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关于文化遗产、历史罪行以及资源归属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