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核心争议
关于冰淇淋事件,公众的目光聚焦于工作人员对待中外访客的不同态度。据现场报道,中国访客被遗憾告知冰淇淋已售罄,而外国访客却受到了热情接待并成功领取冰淇淋。现场视频更是记录下男性工作人员迅速搬走保温箱的一幕,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发酵。
官方回应时间线回溯
1. 首次道歉(2023年4月20日):官方坦然承认内部管理的不细致和工作人员的失职,虽然表示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给访客送去甜蜜,但对于区别对待的指控并未直接回应。
2. 二次声明(2023年4月21日):官方称视频中的外国人为同事,冰淇淋是预留的员工福利。采用反问句式呼吁公众对礼仪人员展现宽容,然而这一做法却被批评为“公关灾难”。
3. 后续说明:官方澄清涉事礼仪人员并非宝马正式员工,而是服务商聘用。强调此次事件源于现场管理不善导致的误会。
事件影响深远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宝马的欧洲股价单日下跌3.62%,市值蒸发约183亿元人民币。品牌声誉受损严重:央视等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批评,网友更是创作出了“别骂我”“别买我”等讽刺梗。行业连锁反应也不容小觑:上海车展后续禁止所有展台发放冰淇淋,可见此次事件的影响之广泛。
现状回溯(以2025年的视角)
从现在的角度看,该事件已成为企业公关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暴露了跨国公司在华运营的本地化短板。尽管宝马在财报中表示,其在2024年在华通过提升产品力实现了增长,但关于此次事件的后续影响却鲜有提及。这一事件提醒着所有在华运营的企业,必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适应本土文化,避免类似的公关危机再次发生。公众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行为和态度也变得更加敏感和关注,希望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