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在历经多国施压后,终于在2024年3月正式将其官网上的“国际战争赞助商”名单撤下。这一重要决策背后的故事如下:
一、撤除过程
在伙伴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乌克兰内阁于2024年3月19日做出了决定。由国家预防腐败局(NACP)负责从官网撤下这份名单。随即,这份名单页面被重定向至“国家制裁登记册”网站。乌克兰方面表示,此举旨在确保制裁实体名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名单背景
这份名单起源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乌克兰单方面制定,不附带任何法律效力。其主要针对在俄罗斯持续经营并纳税的国际企业,并将这些企业视为“支持俄罗斯经济”。在撤除之前,名单上共有50家公司和278名个人,其中中国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家,美国企业9家,法国和德国各有4家。
三、中方立场
中国外交部多次对这份名单表示坚决反对,并要求乌克兰方面纠正错误。在确认乌克兰已经取消该名单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于2024年3月22日表示了中方对此事的立场。此前,当中国铁建被列入该名单时,外交部强调,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与正义的一方。
四、国际反应
这份名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国代表在联合会议上对名单表达不满和担忧。法国等欧盟国家也被指出对乌克兰施加了压力。动态显示(至2025年5月),欧盟正加大对俄罗斯的施压力度,包括取消对援助乌克兰武器的限制。俄罗斯方面警告称,欧盟此举似乎是在“拿未来做赌注”。
这一事件的背后,反映了国际社会中关于冲突、制裁和经贸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乌克兰的撤除决定,无疑为缓和紧张局势、促进国际合作带来了一线希望。这也提醒我们,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无法估量,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维护和平,避免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