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工授精 >

迎接2025年自我调整与理解克服焦虑之道

  • 人工授精
  • 2025-05-31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昨日下午,本报荣幸邀请到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李斌博士参与健康热线活动。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咨询电话如潮水般涌入,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李博士的咨询时间被迫延长了半小时。为了更深入了解市民的心理状况,本报采用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0名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惊人的72%的市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症状或倾向。

今日下午1点至3点,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专家王亮将继续通过本报健康热线86613333-1为大家解读焦虑症。昨天的咨询中,李斌博士分享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案例。

案例一:何女士,一位典型的场所恐惧症患者。她已好几年未上班,每日待在家中,除了外出购物,几乎足不出户。一跨出家门,她便感到两腿发软、内心不安。李博士指出,这是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他建议何女士继续服用抗焦虑药物,并强烈建议她到医院复诊。如果不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何女士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案例二:张先生,一名强迫症患者的典型代表。从小他便感到手指和脚趾发痒,无法停止地揉搓和摁压。这个习惯已经困扰了他二十多年。李博士指出,强迫症是一种需要重视和控制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焦虑症的普遍性令人震惊。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症状或倾向。市民吴小姐的情况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在多次失业和恋爱不顺后,感到强烈的焦虑和疲惫。专家指出,如果一个人清楚自己的焦虑来源并在可控范围内,那么这种焦虑并不属于焦虑症范畴。

华西心理卫生专家孙学礼也对此进行了阐述:“焦虑症”是一个医学术语,而大家通常理解的“焦虑”是一个形容词。他强调,焦虑症的判断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评估和指导。如果发现自己的焦虑状况持续且影响日常生活,应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有需要,请通过本报健康热线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我们也期待更多专业人士参与我们的健康热线活动,为市民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市民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