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起“回扣门”事件被网友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将某医院的名称、科室、药品及回扣细节公之于众,还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医疗行业中潜藏的回扣问题。多年来,公众对于医疗成本的高昂一直感到不满,并怀疑医生可能收受回扣,但对此行业的潜规则却知之甚少。这一事件的曝光,无疑为人们揭开了一层迷雾,但背后的真相却令人震惊,既令人气愤也令人沮丧。
据法制日报报道,山东滕州市中医院的一位医生杨国梁,因拒绝收回扣并举报医院内的回扣现象,却遭到了同事的孤立和卫生局的质疑。这位“反回扣医生”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医疗行业中的矛盾,他的行为就像堂·吉诃德式的悲情英雄,试图挑战现实却屡屡受挫。这一事件暴露出医疗行业的积弊已深,回扣之风已经渗透到行业的。
药品从生产到患者手中,经过层层盘剥,药价自然水涨船高。如果这些医药领域的蛀虫不被严惩,惠民的实利只会逐渐被掏空。在现实的医疗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试图依靠个人力量打破回扣潜规则并不现实。我们需要将医疗回扣内幕从个人举报推向制度防范的前台,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才能真正净化医疗行业环境。
此前,已有50多家药企老板指出,高药价的根源在于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但从医生集体收受回扣、药品回扣明码标价的情况来看,药价虚高的原因显然更为复杂。医疗回扣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药厂、药商、招标人员、医生之间已经形成了坚固的利益同盟。在利益同盟的作用下,查处几个被曝光的蛀虫,并不能根本打破医疗回扣潜规则。
尽管中央加大了治理商业贿赂的力度,但只要药价虚高的土壤存在,利益集团就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医疗回扣黑幕的再次曝光,说明治理医疗商业贿赂的措施仍有不足,需要更加落实、强化问责机制和执法机制。国家应在加大医疗投入的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理顺药品定价体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医疗监管等,避免医药蛀虫继续吞噬百姓利益。有关部门应下定决心,铲除不良土壤,根治医疗行业的顽疾。
医疗行业的回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督、完善制度、落实措施等方式,彻底根治这一顽疾,还百姓一个透明、公正的医疗环境。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相信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