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春天的北京,一场关于的重要研讨会在“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警惕“低”的误导》,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包括法学界的权威人士、卫生界的领军人物、控烟组织的代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官员以及众多主流新闻媒体记者。会议召开日期为3月25日。
随着会议的深入,公众开始了解到一种长期存在的行业的欺骗宣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方公司为了稳固市场并应对吸烟对健康影响的担忧,提出了“低、低危害”的口号。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并不等同于“低危害”。面对科学的挑战,西方公司的宣传策略不得不做出调整,但中国的企业仍在沿用已被证实的无效策略,误导公众。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者实际吸入的量远超包装上标注的数值。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为例,他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承认,吸烟者实际摄入的量比机器检测的数据高出三倍。当含量降低时,吸烟者为了维持血液中的浓度,会采取更深的吸入和更多的吸烟量。这种补偿行为使得降低量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荷兰和美国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即使使用低,癌症风险并未降低。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中等还是低,其吸烟者的死亡比例并无显著差异。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中除了之外的其他致癌物质并没有因为量的减少而减少。研究者对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进行了分析,发现的量与其含有的苯并芘和亚硝胺并没有直接关系。毒理学研究也表明,即使量下降,某些强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和稠环芳烃仍然存在。这意味着降低量并不能真正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随着行业的策略转变,“减害降焦”成为新的宣传口号。这仅仅是企业的欺骗策略。他们开始在中添加中草药和其他香味剂,声称这些添加物可以减少危害甚至具有保健功能。研究表明这些中草药的危害并不比普通少。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中草药与混合释放的致癌物质和与普通没有区别。企业宣传中草药的治疗或预防作用而没有科学证据支持是违法的。添加物的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应该公开透明,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监管。由于缺乏公开的实验数据,这种无科学依据的添加行为令人担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场研讨会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低”的真相,还提醒人们必须警惕行业的欺骗宣传和国家监管的缺失。真正的健康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被误导的信仰和毫无根据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