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汞中毒事件,受害者是一名初中生王晨。据报道,王晨在超市购买了罐装雪碧饮用后身体不适,最终被诊断为汞中毒。这是继去年11月以来,北京市发生的第二起饮用罐装雪碧后出现的汞中毒事件。
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迅速做出回应,明确表示该事件为个别事件,初步判断为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所致。该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主任陈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对此事深感关注,并已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据了解,王晨在考试期间购买了易拉罐装的雪碧,其生产日期为几个月前。在饮用过程中,他感觉到异常,并将剩余雪碧倒入玻璃杯中,发现了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银球。随后他出现口渴、眩晕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最终被诊断为汞中毒。
与此类似的是,两个多月前,北京市民张力也在餐厅饮用了一听装雪碧后,出现了口吐大量汞珠的症状,被确诊为汞中毒。这两起事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北京可口可乐公司对这两起事件高度重视,对所有生产环节进行了追溯性核实,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测。陈翊表示,生产环节没有任何问题,饮料产品生产线也不存在汞成分。同批次产品无论是公司的自检还是相关部门的检测,都没有发现问题。
警方对此事展开调查,目前尚未有结论。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也受理了问题饮料罐密封性的测试,以出具是否由罐外注入的测试报告。由于处于保密阶段,目前无法得知测试的具体结果。
这两次汞中毒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表示担忧,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关注。目前,警方和相关部门仍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希望能尽快查明真相,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在此,我们也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一定要注意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包装完整性,确保自己的健康安全。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企业,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企业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让我们期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希望尽快查明真相,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也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明确的交代。也希望企业能够加强自律,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针对第一次汞中毒事件的当事人张力,目前正在接受警方的深入调查。对此,陈翊表示,可口可乐公司无法干预警方的工作,只能全力配合相关调查。他同时向早报记者提供了一份来自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声明。
这份声明坚决表示:“我司生产环节中绝对不可能有汞进入,我们的生产流程一直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标准,对消费者负责。我们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饮用。”声明还指出:“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起事件是产品在出厂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后,被人为恶意添加了汞。”
关于“雪碧汞中毒事件”,新浪网昨天进行了一项调查,吸引了超过1万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有61%的网友表示不再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面对这样的局面,陈翊表示:“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对此感到非常痛心。”
根据公开资料,急性汞中毒通常是由口服汞化合物,如等导致的。患者在服用后的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内,就会感受到口腔和咽喉的灼痛,伴随恶心、呕吐和腹痛。随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物和粪便带有血性黏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患者还可能面临周围循环衰竭和胃肠道穿孔的风险。在3至4天后(严重的在24小时内),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脏损害。
这一事件给可口可乐公司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陈翊表示,公司将会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尽快找出事件的真相,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也呼吁广大消费者保持冷静,不传谣、不信谣,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