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个城市持续数天的恶劣天气,让流传于外国人之间的一个戏称——“XX”,成为热议的话题。专家警告,中国正面临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应对这一局面,PM 2.5的防治需重拳出击,从源头进行治理,尤其需要大力控制燃煤总量过快增长的趋势。机动车尾放的整治力度也必须加大。(经济参考报)
在这波污染浪潮中,北京作为焦点城市,其污染状况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何权瀛对于“北京咳”这个词表示强烈的不认同,他认为这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作为一名职业医生和北京市民,他理解公众的不满情绪,因为污染的原因并非单一,也并非只存在于空气中。医学上并没有“北京咳”这一说法,这个词更像是一种抱怨和发泄,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北京咳”作为一个大众说法,虽然带有调侃的意味,但它也反映了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北京污染的问题已经被强化了十多年,即使在奥运会后,人们曾期待环境有所改善,但会议结束后,污染状况却迅速反弹,甚至比之前更加严重。这种现象让北京城变得越来越“迷茫”。
“北京咳”这一说法在外国人中间流传了十多年,最近甚至被纳入了旅游指南中。国际知名杂志也曾出现过关于“北京咳”的定义,这表明已经被多数外国人认可。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受到PM 2.5“润泽”的城市居民来说,虽然已逐渐适应呼吸道中的粉尘颗粒,但仍无法逃脱日益严重的PM 2.5爆发。
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仅去年一年,PM 2.5就导致北上广西安四市约有85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68亿人民币。而在近期的严重爆发下,仅仅是北京儿童医院,每天就有超过800名小患者因PM 2.5而受到困扰。PM 2.5带来的可怕后果仍然是个未知数,让人忧心忡忡。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识到末端治理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出发,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控制燃煤的增长和机动车尾放的整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