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与科室承包人、医师、医托共同构建了一条诈骗患者的“一条龙”医疗服务链,针对外地来京求医的患者进行欺诈,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医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民营医院的潜规则。西城法院最近发布的调研指出,由于医托的“三不看”原则,导致从案件取证到定罪都存在极大的困难。
去年,西城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医托”的诈骗案,这是本市首例此类案件。涉案人员包括院长、承租人、医托和医生,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诈骗患者钱财的链条。他们以大观园门诊部和金太和研究院的名义,组织医托在大医院附近欺骗患者就诊。承租人每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租金给院长,除此之外,医院利润丰厚。除了挂号费,医院从每个患者的药费中提取18%的利润。医托则从初诊患者的药费中提取50%,医生每天获得固定的工资,剩下的利润由承租人平分。这些涉案人员因诈骗罪被判刑,刑期从一年两个月到四年四个月不等。
令人震惊的是,获刑后的解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改的态度,反而公开表示要继续从事这一行业。他表示,这种医托模式已经成为民营医院的潜规则,如果不这样做,医院将难以经营下去。
西城法院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历时近半年对整个案件和社会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摸排。他们发现,医托的作案手段确实非常狡猾,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医托行业的“三不看”原则,导致许多患者受骗后无法及时报案。这个团伙为了逃避监管和处罚,形成了不欺诈危重病人、小儿患者和北京患者的行业规则。外地就诊者在发现被骗后,往往因为路途遥远和时间问题而选择自认倒霉。即使有些患者来京理论,犯罪人员也会通过退药费的方式轻松摆脱困境。
这一状况令人深感忧虑。医疗行业的欺诈行为不仅侵犯了患者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打击医托等欺诈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诚信、透明、公正的医疗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