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这个令许多女性心生恐惧的恶梦,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从35岁开始,乳癌的发病率便开始逐渐上升,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在众多乳癌中,HER2阳性乳癌尤为凶恶,其癌细胞生长迅速,恶化风险高,对传统治疗方式如化疗的反应并不理想。
打破这个恶梦或许指日可待。医学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新型药物T-DM1的出现,为早期乳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药物巧妙地将标靶药物和化疗药物合二为一,针对HER2阳性乳癌展现出更强的控制力,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当我们聚焦在香港这片土地上,乳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是令人关注。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香港乳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香港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李宇聪医生指出,香港患者确诊年龄中位数为56岁,相较于美国的62岁和澳洲的60岁,显然更为年轻。这一差异提醒我们,对乳癌的预防和诊治工作在香港尤为重要。
乳癌不仅是香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而且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据香港癌症数据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1993至2016年间,女性确诊乳癌的个案激增了3.5倍,如今每天平均有11名女士被确诊为乳癌。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长达80岁。这意味着一旦在年轻时期发病,即使康复后,患者仍会担忧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对于乳癌的年轻化趋势和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香港临床肿瘤科专家李宇聪医生接受记者专访,深入了HER2阳性乳癌的特性。他指出,乳癌可以根据其受体类型进行分类,其中包括荷尔蒙受体阳性的ER和PR,以及标靶受体HER2。当两种受体均呈阴性时,被称为三阴性乳癌。而在同一患者身上,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受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HER2阳性乳癌,这种癌症的癌细胞生长速度较快,恶化的风险较高,对传统治疗方式如化疗的反应也不理想。根据香港乳癌基金会的调查,超过两成的乳癌患者属于HER2阳性。
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二型的简称,存在于乳房细胞内。它的主要功能是借助HER2基因制造HER2蛋白,将生长讯息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核,以控制细胞生长。当HER2过度表达或呈阳性时,意味着癌细胞复制了过多的HER2基因。这些多余的HER2受体激活细胞内的生长讯息传递,导致癌细胞以异常的速度增生和分裂,使肿瘤迅速恶化。
HER2阳性乳癌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癌症。它的发展速度较快,对常规治疗手段的反应不佳,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李医生的采访为公众提供了关于这种癌症的宝贵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通过与李医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乳癌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每种类型的乳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而对于HER2阳性乳癌,早期识别、积极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是战胜这种疾病的关键。
这次采访不仅提供了关于乳癌的深入知识,还强调了与癌症斗争时,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样的分享,能让更多人了解乳癌,关注自己的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乳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线治疗药物的组合,如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已经在早期和扩散性乳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种药物通过特定的机制,有效地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为乳癌患者带来了更长久的生存希望。
在针对已扩散的乳癌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的HER2乳癌患者,与只使用曲妥珠单抗加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整体存活期中位数显著延长了一年多,达到了15.7个月。这一成果令人鼓舞,展示了现代医疗科技在抗癌领域的强大潜力。
李宇聪医生强调,尽管一线药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癌症并非轻易能够战胜的对手。随着治疗的进行,癌细胞有可能出现抗药性,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作为抗癌“第二梯队”的二线药物,如卡培他滨结合拉帕替尼或T-DM1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T-DM1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整体存活期中位数达到了30.9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T-DM1不仅对于晚期乳癌患者有效,还有可能用于早期乳癌的治疗。研究表明,若将T-DM1提前用于手术后的早期HER2阳性乳癌患者,其存活率和复发率都将比单一使用曲妥珠单抗更为理想。这一发现为早期乳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T-DM1在乳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更多患者将受益于这一创新药物。
关于T-DM1的治疗特性,这是一个融合了标靶药物曲妥珠单抗和化疗药物DM-1的创新组合。从研究结果来看,使用T-DM1的患者在病情控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在复发率的对比中,T-DM1组别的无复发比率达到了89.7%,而曲妥珠单抗组别则为83%。使用T-DM1的患者无入侵性疾病存活率也较高,达到了88.3%,相较之下,曲妥珠单抗组别的存活率为77%。
每种药物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据李宇聪医生介绍,T-DM1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血小板降低、疲倦乏力、高血压、贫血和低血钾等。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会紧密监控患者的情况,并在必要时处方药物以缓解副作用。
所有预防和治疗方法的成效、副作用和风险都有所不同。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这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向您的主诊医护人员咨询。
(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所有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陈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及时性均未经过本站的证实。免责声明:请读者在使用或参考这些信息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