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食用时间一直备受关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将一天中的时间分为“金”、“银”、“铜”和“铅”四个等级,来阐述不同时间吃水果的吸收效果。但这种观点,经过专家,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员何丽表示,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与进食的时间并没有直接联系。消化吸收的状况主要取决于消化液的分泌状况和胃肠的蠕动能力。无论何时食用水果,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其消化系统对水果的吸收都是相同的。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提醒,让那些忽略水果重要性的人们记住要摄取水果。
虽然早中晚吃水果在时间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餐前还是餐后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何丽建议,餐前适量吃水果可以帮助人们生津开胃,促进消化道提前工作,更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某些酸性较高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等,不适合在餐前食用。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他们的肠胃较为敏感,因此水果也不宜作为餐前食品,更适合作为加餐来享用。
水果作为饮食结构的一部分,应当与正餐综合考虑。如果主食中温性和中性的食品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增加寒性和凉性水果的摄入。从冰箱或冬季室外拿出的水果不宜直接食用,需要等到其温度回升后再享用,避免因过冷的温度造成消化不良。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建议在饭后吃水果,而是应该选择上午和下午的加餐时间食用。对于孕妇来说,食用水果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高血糖,适量摄入蔬菜与水果,并避免单一品种的过度摄入,多种水果搭配食用更为适宜。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饮食与健康的知识,不妨深入阅读《XXXX》(书籍名称)。让我们一起健康的饮食之道,为身体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