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假饿真胖:解读五种假性饥饿现象
你是否曾在不自觉间大吃特吃,事后才惊觉体重又将有所上升?是的,有一种饥饿是假的!你可能会有疑问,自己难道连真假饥饿都分不清吗?跟随自闭症网小编的脚步,了解这五种常见的假性饥饿状态,看看你是否也曾中招。
一、深夜前的口渴还是饥饿?
很多时候,你在睡前感觉到的饿,或许不是真正的饿。而是体内细胞缺水,大脑接收到的错误信号。喝一杯绿色果蔬汁既能补水又能解决短暂的饥饿感,其中的果糖还有助于放松神经,促进良好的睡眠。
二、饭后的短暂甜蜜“假饿”
有些人刚吃完饭不久,就感到饿意袭来,尤其是想吃点甜食。这其实是“假性饥饿”。可能是饮食中缺乏产生饱腹感的纤维素、蛋白质或健康脂肪,导致饭后血糖迅速下降。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新鲜水果、坚果、奶酪等。
三、情绪食疗:当心灵需要慰藉
当不良情绪如焦虑、压力等袭来时,会干扰食欲的神经系统,导致假性饥饿感。不妨试试去散步、写日记、听音乐或与朋友交流,而不是习惯性地将食物作为情绪的慰藉。
四、运动后的疲惫与误判
很多人在运动后感到疲劳,却误以为这是饥饿所致,于是大吃一顿。其实,“饥饿激素”的分泌与运动并没有直接关系。运动后的疲劳,可以通过补充特定营养如蛋白质和全麦谷物来恢复能量,而避免选择快餐等垃圾食品。
五、电视与零食:无聊时的本能?
你是否也曾边看电视边大吃零食,事后才发现已吃掉大量食物?这可能是因为电视节目太精彩让你忽略了进食,或是无聊时的本能反应。在看电视前,先判断自己的饥饿程度,避免准备过多零食。看电视时也可以找些手工活动或翻阅杂志,减少无意识的进食。
今天自闭症网小编介绍的这些关于假性饥饿的知识你了解了吗?继续关注我们,更多健康小贴士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