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的诞生:脑卒中康复迈入精准矫形时代
5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简称西南医院)传来佳音,由该院康复科牵头制定的《脑卒中踝足矫形器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问世,并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脑卒中康复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版)》揭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高达70%-80%的患者因后遗症而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踝足矫形器能有效抑制站立和行走中的肌肉痉挛,预防和矫正关节畸形,从而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助力他们重拾自主生活的能力。
目前临床上踝足矫形器的应用状况较为混乱,缺乏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矫形器选用规范。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南医院康复科自2019年8月起,联合了国内多家医院、高校及企业,共同致力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西南医院康复科的武继祥教授介绍,《指南》的出台为脑卒中患者踝足矫形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规范。该《指南》不仅详细介绍了丁字鞋、低温热塑踝足矫形器、后侧弹性踝足矫形器、螺旋形踝足矫形器等8类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价值,还将脑卒中患者细分为软瘫期、痉挛期、改善期及后遗症期四个阶段。
针对痉挛期的患者,《指南》提出了明确的建议:除了选用静态踝足矫形器外,还需结合患者的实时症状进行评估。若挛缩状况得到改善,应适时重新制作静态踝足矫形器,以更有效地降低肌痉挛的风险。
这一标准的实施,无疑将为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在精准矫形的指导下,患者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后遗症的挑战,逐步恢复正常生活。《指南》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康复治疗领域的进步,也展现了医者仁心,对生命质量的无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