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肝硬化患者比例较高,这一病症在初期往往隐匿无声,容易使人忽视其潜在的危险。一位75岁的陈姓老翁便是典型的例子,他因肝硬化引发了一系列致命并发症,幸亏及时接受治疗才逃过一劫。
这位陈姓老翁居住在彰化县溪湖镇,因慢性B型肝炎导致肝硬化。长期接受门诊追踪肝功能和腹部超音波检查的他,日前已手术治疗了一颗约3公分的肝肿瘤。春节期间,他却遭遇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了腹水、吐血、腹痛、腹胀、发烧和意识不清等症状。
蔡安顺医师表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长期发炎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硬化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酗酒、药物和胆道疾病等。而陈姓老翁的病情恶化,疑似与其水分、盐分和蛋白质摄取过量有关。
令人担忧的是,肝硬化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常见的疲倦无力、厌食、恶心、呕吐或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容易被忽视。等到病情恶化出现腹水、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胃食道静脉瘤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肝昏迷时,通常已经到达肝硬化的晚期。
蔡安顺医师强调,根治肝硬化的唯一方式是肝脏移植,但受限于肝脏来源不足,并非每位患者都适用。定期追踪、预防性治疗和饮食照护是阻止肝硬化发展的关键。患者应注意饮食限制,遵循肝硬化日常照护的七个原则。
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血清学与腹部超音波检查,必要时接受抗病或干扰素治疗。已有肝硬化的患者需定期接受胃镜检查,适时接受肝门静脉减压药物或食道静脉曲张结扎术。
在日常生活中,肝硬化患者应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注意水分和盐分的摄取量,避免生食,少吃不必要的药物,多吃蔬果,并尽快戒酒。高蛋白质食物经肝脏代谢会形成氨,容易引发肝昏迷。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控制蛋白质摄取量。
肝硬化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日常照护,以降低发生致命并发症的风险。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肝硬化患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温馨提示】由网友『跟着感觉走i』本站,如涉及侵权问题,请与站长联系处理。文章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