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进口盐中暗藏着健康危机——缺碘。 喜马拉雅岩盐也好,海盐也罢,各式进口的琳琅满目的盐中,隐藏着长期食用的风险。近日,进口盐与健康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些盐包装精美,令人眼花缭乱,但医师和营养师们提醒消费者,进口盐并不一定比传统的精盐更有营养。关键在于包装上是否标注了“碘酸钾”或“碘化钾”。长期食用不含碘的无碘盐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引发俗称的“大脖子病”。这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外在美观。
随着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局放宽食盐加碘限量标准的消息传出,国人缺碘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据国家健康署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6岁以上民众尿液中的碘浓度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标准下限。缺碘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疲劳、怕冷、甲状腺肿大、心智功能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引发肥胖问题。
台湾内科医师张天钧指出,国人缺碘与进口盐的开放有着极大的关联。过去食盐全面加碘的政策使得甲状腺肿大患者数量开始下降,但在政策取消后,随着进口盐的开放,许多人误以为进口盐品质上乘。张医师警告说:“这些盐虽然漂亮但没用,因为没有加碘!”他的临床研究显示,大脖子病人的数量相比过去有所增多。如若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国人的健康问题将不容乐观。
除了缺碘问题外,低钠饮食风潮也引发了新的思考。虽然高盐食物易引发高血压,但过度减少盐的摄取也可能导致缺碘问题。对此,张天钧建议,在低钠饮食中应选择加碘盐以维持健康。同时他还提醒民众打破对进口盐营养价值的迷信心理。在买盐时务必关注包装上的营养标示是否含有碘元素。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摄取碘元素甲状腺亢进患者除外。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避免摄入含有碘的食品否则会加重病情恶化状况。对于这些特殊人群而言应选用无碘盐以保障健康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局正着手制定新的包装食用盐品标示规定要求食盐无论是否含碘都必须依照规定进行标注并加上相关警示信息让民众能更加清楚了解所购买食盐的成分并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同时该规定还包括了对进口盐的标示要求以确保所有食盐产品都能符合规定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这一规定的实施无疑为民众的健康带来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也提醒着民众在日常饮食中要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珍爱生命远离隐患让我们的饮食生活更加健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