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健康云
  • 2025-08-21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际,于密州任太守时创作的经典词作。这首词以月亮为主题,抒发了苏轼对人生聚散的感慨和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整首词的风格既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豪放,又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

丙辰中秋的夜晚,苏轼欢饮至通宵达旦,大醉之中创作了这篇词作。词中多次提及月亮,如“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体现了苏轼对天象的深深好奇以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他似乎在询问月亮出现的时机,同时也隐喻着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政治环境的担忧。特别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更是揭示了苏轼在追求理想和现实困境中的矛盾心理。

而这首词的注释也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子由”即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提到“琼楼玉宇”,则暗喻朝廷高位,暗示政治环境的孤寒。而“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月光辉的美好祝愿,寄托了对亲人的祝福。

创作背景中,苏轼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密州,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在中秋之夜,苏轼借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既表达了对朝廷复杂局势的忧虑,也流露出对人间自由生活的珍视。这种情感与哲理的交融,使得这首词成为经典之作。

在艺术特色方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哲理与情感的交融、虚实的结合以及自然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苏轼的词才与情怀。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示世间常态,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矛盾的坦然接纳;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超越时空的祝愿,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整首词的风格生动流畅,语言优美且富有哲理。无论是表达兄弟情深、人生感悟还是政治情怀,苏轼都巧妙地运用了月亮这一意象,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对于喜欢研究苏轼或者热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宝藏。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