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领域,飞行员因疲劳等原因在飞行过程中入睡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发生过在飞机下降阶段的惊险案例。以下是针对相关事件的详细梳理:
让我们关注埃塞俄比亚航空的一起事件。2022年8月15日,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客机在从苏丹喀土穆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途中,令人震惊的是,在接近目的地机场的下降阶段,两名飞行员竟然同时陷入了沉睡。由于他们的疏忽,飞机未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降落。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多次尝试与机组人员取得联系,却未能成功。直到自动驾驶仪断开连接的警报声响起,惊醒了沉睡的飞行员,此时飞机已经偏离了航线。幸运的是,经过紧急修正,飞机最终安全着陆。
实际上,除了这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外,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例发生在飞行的不同阶段。
在巡航阶段,也发生过飞行员同时入睡的事件。例如,在印尼巴泽航空的一起事件中,两名飞行员在起飞后的巡航阶段竟然同时睡了近30分钟,导致飞机严重偏离航线,长达28分钟失联。这一事件被空中管制部门及时发现,才避免了可能的危险。经过调查,事件的原因被归结为飞行员的疲劳和休息不足。意大利航空的一架客机在从纽约飞往罗马的途中,在法国上空也曾发生飞行员同时入睡的情况,时间长达10分钟,险些触发战斗机拦截。在这起事件中,调查显示机长在副驾驶休息期间未能保持清醒。
这些事件还反映出航空业存在的系统性疲劳管理问题。印尼航空运输局对巴泽航空事件的调查指出,飞行员疲劳是一个系统性风险,需要通过优化排班制度、加强健康评估等措施来解决。澳大利亚交通部门的一份报告也显示,部分飞行员在执飞前存在严重睡眠不足的问题。
这些事件为航空业敲响了警钟,并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航空公司需要加强对飞行员疲劳的管理。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停飞涉事人员、强化定期评估等。专家强调,还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进。例如,引入更严格的执勤时间限制和驾驶舱唤醒机制,而非仅仅依赖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飞行安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航空领域中的飞行员疲劳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全面的管理和制度改进,才能确保飞行安全,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