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近期备受关注的农产品价格走势终于有所缓和。今年2月中旬开始,大葱价格一路飙升,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北京等地,甚至出现了10元钱买两根葱的行情。这一波葱价暴涨并非孤例,之前的“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都表明,农产品价格接连暴涨已成为一个谜团。
消息显示,在葱价逐渐回落的蒜价又开始上涨。数据显示,蒜头价格自3月份以来一直呈现小幅上涨趋势,近日更是涨至春节以来历史最高点。樱桃等水果的价格也备受瞩目,成为网民调侃的对象。
这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产生了影响。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3.6%,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0.5%,远超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由此可见,蔬菜价格的上涨成为了推动CPI反弹的重要因素。
针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人将其归结为天气等季节因素,但这一解释并不完全有力。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春节期间达到峰值,其中蔬菜价格呈现高位震荡走势,大葱更是成为了一季度菜价上涨浪潮中的绝对“主角”。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指出,大葱价格涨幅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大葱价格较低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近期的阴雨天气和种植面积等因素也成为推动大葱价格在龙年春节后猛涨的主因。除去蔬菜价格的飙升,成品油价格上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被视为CPI涨幅超预期的原因之一。油价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也间接助推了蔬菜的高位震荡。
尽管批发环节的蔬菜价格已有所回落,但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菜价仍处高位。究其原因,流通环节过多、“一公里”现象等因素仍在推动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从地头到餐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每层加价一点,最终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不可否认的是,农产品因其特殊的生产属性,受天气和种植面积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价格波动属正常现象。油价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让农产品生产成本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暴涨,投资炒作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些炒家或许才是连环价格波动的幕后推手。
无论是炒作推高菜价,还是物流环节的层层加码,都不能构成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的最根本原因。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民盲目跟风种植所引起的供需关系失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从长远来看,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减少流通环节,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农产品价格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谜团,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农民、消费者等各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变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提高流通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