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华润万家等超市,了解到深圳的猪肉价格动态。令人关注的是,一斤上肉的价格已从14周前的16.2元降至15.8元。这一降价趋势并非仅限于深圳,正如超市售肉师傅所言,“全国的肉价都在跌。”而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猪肉价格行情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猪肉价格已连续14周呈现下跌态势。
猪肉价格已经跌破了人们口中的“”。据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数据,当前国内白条猪与玉米的均价比值(即“猪粮比”)已经降至5.91,跌破了人们高度关注的“猪粮比”。
针对猪肉价格的下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并于5月15日正式启动实施。该预案将猪粮比作为衡量猪肉价格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设定了6∶1的。一旦猪粮比跌破这一,意味着肉价已跌至可能对养殖户造成损害的程度,需要出手干预。
该预案针对价格下跌和价格上涨两种情况,设置了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四个预警级别。目前,重点是防止猪肉价格过度下跌。市畜牧行业协会秘书长金铁城指出,若猪粮比继续下跌,可能会增加冻猪肉的储备,以稳定价格和养殖。
更为具体的是,参照这项预案,若猪肉价格再继续下跌,当监测部门公布的白条猪批发均价与玉米批发均价比值低于5.1时,各级将加大冻肉储备措施。如果形势严峻,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同比下降5%时,对养殖户将发放临时饲养补贴。
那么,为何猪肉价格会持续下跌呢?金铁城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周期性导致的供给过剩。生猪生产的波动规律大约是每2至3年一个周期,自2010年6月起涨的本轮周期已在2011年达到高峰。受养猪行业利好形势驱使,那一年养殖户大量补栏,导致目前生猪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从而引起价格下跌。再加上春节过后,肉类需求相对减少的淡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下跌成为必然。这一趋势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养殖户而言却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记者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