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象》提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这里的“负且乘”,象征着小人窃据高位,行为不端,令人鄙视。这种局面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小人如狐,窃据君子之位,恬不知耻,反而以之为荣。而君子则视之为丑,深恶痛绝。国家若纵容小人居高位,必然招致外敌入侵,引狼入室。此等后果,完全是自作自受,他人无法指责。
《易经》中的九四爻辞曰:“解而拇,朋至斯孚。”此爻象征君子去小人的过程。九四为阳爻,代表君子,其责任便是解除小人威胁,引进真正的君子。若小人不去,君子则无法进入。只有解除小人的威胁,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并赢得他们的信任。
《象》中进一步解释:“解而拇,未当位也。”九四爻虽然阳刚,但处于阴位,位置不正,容易被小人所影响。必须特别注意去除小人,才能赢得真正的朋友和他们的信任。
六五爻辞言:“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六五爻居于君位,象征人君。人君在用人方面,必须明确分辨君子小人,用贤去邪,让君子得到解脱,小人得到警示。只有这样,才能使小人相信改邪归正才是唯一的出路。
《象》中进一步解释:“君子有解,小人退也。”如果君子真正能够去除小人,小人就会相信自己的吃不开,从而退却或者自我改正。
最后的上六爻辞说:“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这里比喻条件成熟时,君子应像射手射隼一样果断地去除顽固的小人。孔子对此的解释是:“公用射隼”意味着抓住时机去除造成悖乱的小人。只有去除小人,国家才能安宁。
《易经》中的这些爻辞都在强调去除小人的重要性。小人的存在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宁,只有果断地去除他们,才能让国家和社会恢复和谐与安宁。这也是君子的责任和使命。〔《易经》中的君子与小人〕
在古老的《易经》解卦经文中,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再次浮现。这两个概念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中,时而指代社会阶层,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时而指向道德层面,即善恶之分。在解卦的语境中,君子与小人主要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区分。
这部经典的核心主题是如何在政治生活中解决小人问题。在六爻的阐述中,除了初六爻外,其余五爻都寓含有去小人的哲理。九二爻的“田获三狐,得黄矢”,象征着阳刚的君子以正直之道去除小人的邪道。居中而不偏不倚,正是解决小人问题的最佳策略。
在六三爻中,“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警示我们,从国家或者领导者的角度看,必须慎重对待名器的使用,避免让小人占据君子的位置。九四爻的“解而拇,朋至斯孚”,强调必须坚决去除小人,因为只有小人离去,真正的君子才会到来。
六五爻的“有孚于小人”,告诉我们领导者应明确任人唯贤的原则,对邪恶毫无疑虑地去除,让小人明白作恶没有前途,从而引导误入歧途者回归正道。而上六爻的“公用射隼”,则象征着对待有力的小人,需要策略性地隐藏实力,等待时机成熟,果断行动。
这部经典的爻辞与卦辞相辅相成,但也有不同之处。卦辞更强调静态的面对困境后的恢复与调整,而爻辞则更侧重于动态地解决小人的策略与方法。两者结合,构成了《易经》解卦对君子与小人主题的全面阐述。
本文节选自金景芳与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是一本深入解读易学知识的书籍,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书中详尽解读了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及其在解卦中的运用,展现了古代智慧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容易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易经》等古典文献中蕴含的哲理,能引导我们审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寻求智慧的解答。《周易全解》不仅是一本知识之书,更是一把启迪思维的钥匙。
关注我们的移动文学图书馆,一起阅读纯文学,传承中华文化。在这里,你不仅能读到小说、散文、诗词等文学作品,还能了解历史典故,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本文结束之际,希望大家能从《易经》解卦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中,获得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启示。也推荐大家阅读《周易全解》,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