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
一、城镇化率的平台期来临
城镇化率的增速已经显著放缓,从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降至0.7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6.16%,预示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预计至203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此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未城市化的人口规模正在逐渐减少,其中主动迁移的意愿也相对较低,剩余的转移人口数量有限。
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全国城镇住宅存量已经达到260亿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7平方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表明,城市的扩张已经从单纯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城市更新的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的核心,重点在于提升建成环境的品质。
土地财政的时代正在逐渐退去。地方债务压力和建设用地的指标缩减,逼迫我们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面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债务压力的挑战。
三、结构性矛盾的显现
人口的压力正在发生双重变化。总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趋势,削弱了传统的人口红利。00后通过继承获得多套房产的情况,进一步抑制了需求。区域分化的现象也在加剧,超大城市开始实施“减量发展”,而中小城市还在努力提高质量。
四、政策导向的调整
国家已经转向“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四大行动来推动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包括户籍改革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注重城市的更新和安全韧性的提升。培育现代化的都市圈。推动潜力地区的城镇化,如县域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的外延式扩张已经基本结束,未来的城镇化将更多地依赖于人口结构的自然更替。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激活存量的价值,这将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推进城镇化,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