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理发和美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形象,更多的是一种身心放松和保健的方式。洗浴城、健身房和美容院等场所纷纷推出保健服务,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随之而来的却存在着诸多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中小美容机构和美发店的按摩师连基本的穴位知识都不了解,又何谈正确的按摩手法?医学专家警告,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疗养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非专业人员在未经正规培训的情况下进行按摩,可能会伤害皮肤、软组织,甚至导致神经和骨骼受损,引发瘫痪等严重后果。
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病例。赵先生患有严重的疾病,在寻求非手术治疗方法时,选择了当地的保健按摩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他感觉到腰部疼痛减轻,但最终却导致了下肢瘫痪。还有宋小姐,在民办减肥中心做按摩时,因为踩背用力不均而伤到了脊椎。这些案例都说明,不正确的按摩手法可能会加重颈椎损伤,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目前,按摩市场分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两种。医疗按摩属于医疗性质,主要在医院开展,按摩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学历并经过执业资格认证。而保健按摩则属于社会服务性质,需要提供系统知识和专业按摩技能的从业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
市场上存在许多未经专业培训的按摩师,甚至有无证上岗的现象。非专业人员在按摩时动作粗暴、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在使用某些介质进行按摩时,如果掌握不好,还可能引起皮肤烧伤、挫伤,甚至皮肤溃疡。对于患有传染病的人,交叉传染的风险也存在。
上海某大型小区内的美容美发机构几乎每家都提供保健,但记者的调查发现,许多按摩师对于基本的穴位知识都不了解。当记者询问“人中穴”和“足三里”的位置时,他们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
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选择有专业证书、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按摩市场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和保健。重塑按摩行业的规范性:上海实施“四证”制度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按摩行业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为加强按摩行业的管理,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从去年开始实施了一项新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于从事的人员来说,意味着更高的专业标准和更严格的行业规范。
这一新规定明确要求从事的人员必须齐备“四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初级以上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必备之品,这确保了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公安部门核发的上海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培训证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证明。这一证书不仅体现了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更是对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保障。
健康检查是按摩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卫生培训考核,并取得加盖卫生培训考核合格章的健康合格证明,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沐浴(足浴)服务场所工作的人员,除了上述三个证书外,还需办理上海市沐浴行业协会的上岗证(胸卡)。这是对他们专业资格、治安背景和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认证。办理这一证件,需要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部门核发的相关证明。
这一“四证”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按摩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专业的服务。这也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制度的推行将使上海按摩行业更加繁荣、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