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与应对之道
作者:常虹(记者)
近年来,少年犯罪屡现报端,引人深思。提及此,老一辈人常常将80后、90后的孩子们与之相联系,然后摇头叹息,似乎觉得现在的孩子过于叛逆。如果我们能在青少年时期施以正确的引导,或许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少年犯罪。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儿童走向少年犯罪的道路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及其团队对犯罪少年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少管所的一百多名孩子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他们发现约有60%的孩子在7-10岁时表现出多动症的症状。
这些孩子可能患有“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多动型三种类型。由于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这些孩子在学习、社会交流和生活适应方面遇到困难。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行为。
家长在孩子成绩不佳、行为冲动时,如果采取粗暴的批评或阻止方式,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处于反抗期的孩子,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激起他们的对抗情绪,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对立违抗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内向表现,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如逃学、撒谎、离家出走、参与团体斗殴等,甚至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最终走上少年犯罪的道路。
邹小兵教授强调,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多动症的孩子标签化为未来的犯罪少年。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家庭、外界环境以及孩子自身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孩子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适当的批评、用心关注、平等的交流和尊重。作为家长,也不应随意给孩子下多动症的判断。邹小兵教授指出,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多动症作为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请专业的医师进行诊断。即使孩子被诊断出多动症,家长也不必过分担心,及时的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要想拥有健康的生活,了解并重视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健康问题是关键。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或关注相关健康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