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收费制度,是医保政策针对没有并发症的单一病种设定的最高限价,旨在保障患者的医疗费用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子宫肌瘤手术这一政策却遭遇了两难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患者因医疗费用的限制无法选择更为先进的手术方式和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院因费用超限而面临财务压力,甚至影响到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这一困境,揭示了单病种收费制度在现实操作中的一些矛盾和挑战。
走进北京某妇幼医院,29岁的张小姐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子宫肌瘤手术。传统开刀手术和内镜手术,她只能二选一。如果选择了前者,医保可以报销;若是选择内镜手术,费用远超医保设定的上限,需要自己承担较大一笔费用。张小姐的困境并非个例,许多患者都面临着类似的选择难题。对于张小姐而言,她更倾向于选择腹腔镜手术,因为它微创、恢复快且不影响生理功能。医保的限制让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医院的压力也同样巨大。每做一例子宫肌瘤手术,很多医院都会面临亏损的情况。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教授谭先杰曾在微博上透露,该院每做一例子宫肌瘤手术,平均要亏1000元。这是因为医保上限价格只能覆盖最简单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一旦有并发症或采用更先进的手术技术,费用很容易就会超出医保限制。有些医院甚至规定,超出医保支付的部分最终由医生承担,这使得医生在手术前也顾虑重重。
一位妇科大夫对记者表示,医保定额限制了病人接受更先进设备和好药物的机会。明明可以微创的手术为了省钱却非要开腹;本该使用可吸收线的手术却因为省钱而使用丝线,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拆线之苦,也给医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治疗的单病种付费办法规定了一定的费用标准,包括床位费、诊疗费、检查治疗费等等。这些规定在现实中却难以完全执行。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的费用远超医保支付的标准,使得患者和医院都面临困境。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已执行的单病种和试行的单病种共有近20种,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政策,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院的利益,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
单病种收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何平衡患者、医院和医保政策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