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一个对关节炎患者来说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患有关节炎的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他们对此的感触比天气预报还要深刻。专家指出,高达90%的关节炎病人对气候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随着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关节肿胀和疼痛可能会加重,甚至可能诱发或加剧原有的关节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被解释为湿邪加重所致。尽管春季自然界和人体内的阳气开始逐渐回升,但当“回南天”来临,湿度过高、阴气过重,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对于日常需要久坐、伏案工作的人群,尤其是那些不爱运动的人,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感到沉重乏力,甚至全身不适。这些都是湿邪侵袭人体的明显症状。
如何应对?首要之策是防湿。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比较潮湿,一定要做好防潮工作,例如在浓雾天气时要关好门窗。除了保持环境干爽,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气血流畅。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尝试拔火罐或温针治疗。饮食调理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在煲汤时加入一些如薏米、木棉花等具有祛湿效果的药材。
“回南天”的潮湿和闷热对老年人来说是一场考验。由于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导致血压波动,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阴湿天气使得病毒、病菌等异常活跃,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春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血管从静止到活动的负荷变化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要特别小心,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末梢神经损伤,而对脚底的接触物感觉不敏感;心血管疾病发作时难以预见,也会增加身体的不稳定性。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对策略包括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了解心血管病情和药物治疗效果;控制原有疾病和新发病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抗性治疗原有或新发的症状;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回南天”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空气十分潮湿,为细菌、真菌、花粉、病毒、尘螨、霉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专家提醒,要避免到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在潮湿的季节,若感觉身体不适,可用一些中药材如藿香、茵陈等煲骨头汤或单独煲水饮,有较好的祛湿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