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分,记者踏足太湖之畔的华东疗养院,围绕冬令进补的话题,有幸采访到了中医博士丁敬远。
冬令养生的奥秘在于顺应自然之道。丁博士解释道,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内藏的时段。天气严寒,此时应格外重视保护身体的阳气,避免过度消耗。如若冬天阳气消耗过度,不仅会导致次年春天四肢无力、头晕等症状,更有违冬令养生的根本原则。
那么,冬令养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丁博士指出,主要包括起居、药物、饮食三大方面。在起居上,应顺应天时,早睡晚起,等待阳光普照再外出活动。多添衣物,减少户外活动,以防止阳气的过度消耗。
除了起居方面的养生,人类还需注重饮食与药物的冬令进补。冬令气候渐寒,天地阳气潜藏,此时正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期。膏方,作为我国江南地区重要的冬令进补方式,因膏方中加入诸多滋润补养的药物,服用时既感滑润爽口,又能进补治病,因而备受推崇。药补不如食补。选择既美味又补益的食物无疑是最佳选择。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深受人们喜爱,但过量食用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等既无偏寒偏热的弊端,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如木耳、黑枣、芝麻等。
那么,冬令养生应遵循什么原则呢?丁博士强调,应遵守因人而异、辨证养生的原则。反对过度消耗阳气,但也应适度活动;进补膏方并非简单的补药累加;食补也要针对个体选择适宜的食品。就像中医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一样,冬令养生也同样适用。
“肚子一空,万事皆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饮食的重要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何吃得健康、如何选择合适的食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走进饮食频道,让我们一起科学饮食的奥秘。也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食用快餐、碳酸饮料等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深色蔬菜虽然富含营养,但也可能引发光过敏等问题,需要合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