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的高考舞台上,语文作文题目犹如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画卷,根据各考区的不同特色,呈现出多元化的命题风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一年度全国主要考区的作文题目及其独特的命题特点。
一、全国Ⅰ卷(涵盖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这一考区的作文题目,犹如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要求考生从诸如“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等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挑选出2-3个,向外国青年展示中国的形象。这些关键词都是与中国文化、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热点词汇,考生需巧妙地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立意在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发展的活力,如通过“京剧与高铁的交融”,展现文化的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并进。考生需在文章中体现出辩证思维,既要展示中国的辉煌成就,如高铁的飞速发展,又要敢于揭示问题,如空气污染的挑战。范文示例中,以“中华美食与京剧”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生命力。
二、山东卷(自主命题)
山东考区的作文题目材料聚焦于一家充满人文关怀的24小时书店。这家书店不仅为夜读市民提供阅读的场所,更接纳流浪者,强调了“阅读无门槛”的社会价值。考生可以从文化包容性、精神平等、知识共享等角度立意,结合“知识普惠”、“城市温度”等话题,对比传统书店与新型书店的社会意义,展现文化服务的人本精神。
三、全国Ⅱ卷(涵盖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此考区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从六句名句(《周易》、杜甫、鲁迅等)中选取2-3句,提炼文化精神并关联现实。考生需深入理解名句的内涵,避免简单的堆砌,注重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例如,可以选择“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组合,传统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或者选择“家国情怀+批判精神”,反思个人的责任与社会的担当。
四、命题趋势总结
纵观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命题趋势。紧扣社会热点,如全国Ⅰ卷中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直接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强化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在呈现现象时兼具批判性思维。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无论是关键词的组合还是名句的引用,都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语境的融合。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不仅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查了他们的文化理解、社会观察以及思辨能力。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关联、辩证分析、文化对话等角度提升自己的考场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