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乳品新国标的讨论非常热烈,其中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诸如“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关键性指标在一刻被推翻”等说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这些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于11月30日进行了回应。
据了解,初稿的起草工作是由专家团队完成的。这个团队由协调小组和专家组构成,成员包括卫生、农业、乳业等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乳品企业的代表。其中,卫生部的副部长也参与了协调小组的工作。整个专家团队有70多位成员,确保了标准的广泛代表性。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财政提供了充足的经费,确保了中立和公正。审评委员被明确要求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从事与审评工作相冲突的工作。尽管有企业代表参与了专家团队,但他们在制定标准时的角色仅仅是表达专家组的意见,而非代表自己的企业。最终的决策是由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和主任会议共同作出的。
关于“关键指标在时刻翻盘”的说法,卫生部官员表示,为了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意见,审查之前、前期审查等各个环节都经过了严格的讨论和听证。乳品标准的出台是各部门协商一致的结果。以蛋白质含量标准为例,这一标准的设定考虑了地域、气候对奶牛泌奶的影响等客观规律。
尽管乳品新国标已经公布,但仍有一些专家认为标准制订过程不透明,对此,参与标准制订的专家指出,在制订过程中,他们多次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举办专家、消费者代表、行业代表研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了解释和回应。会议纪要不属于政务公开项目,但团队的努力工作是为了确保标准的公正和透明。
乳品新国标的制定是一个多方参与、广泛讨论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我国乳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乳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一步投入,乳品标准也会适时改变和提高。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乳业能够走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关于公众意见回应与食品安全标准公开的相关说明
对于公众提出的众多意见,虽然我们无法就每一条向每个人一一详细解释,但我们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在此次意见征集过程中,所有的意见在分委会讨论之前,都经过了编制说明的详细陈述。每一条意见的背后含义、采纳与否的原因,以及专家基于何种考量进行的审评,都在这些编制说明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这些编制说明是专家审评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专家对于公开的会议纪要持有特定的观点,认为其并不属于政务公开的项目。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由于其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参与权,公众对此关注度极高。对此,我们充分尊重并重视公众的权益。正如张旭东所言:“公开是必然的趋势,只是需要在相关措施配套完善之后,逐步进行。”
新标准出台后,为了更好地解答公众的疑惑,卫生部网站公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其中包括了关于新标准制定的23个问题。关于修订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的决策背后的原因,也在问答中得到了明确的解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公众更加了解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增强公众对新标准的理解和信任。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完善相关措施,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开透明,以保障公众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