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眼中,乙肝患者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触及的群体,由于对乙肝传染的恐惧,很多人对乙肝患者存在歧视。尤其是在乙肝的唾液传播谣言的影响下,许多人甚至在和乙肝患者交谈时都感到不安。在这样一个充满误解和歧视的背景下,河南郑州市在植树节这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暖而有力的画面。
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而在河南郑州,这一天更显得特殊。公益志愿者们纷纷走上街头,征集市民一同参与一项特别的“植树”活动。他们捧着一盆象征着希望的干枯“小树”,在树枝上系上翡翠丝带,打出“科学认识乙肝,消除歧视”的口号。这个活动不仅是一场绿色的呼唤,更是一场关于理解与尊重的呼唤。
上午的阳光洒在郑州二七广场上,志愿者小苗双手捧着这盆干枯的“小树”,向过往的市民发出邀请,一同为这棵树增添绿意。现场另一个志愿者高举调查牌,向公众提出最关心的问题:“你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工作、婚恋吗?”志愿者们还向公众发放乙肝科普宣传资料,希望能够传播正确的乙肝知识。
志愿者小苗表示,“植树节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乙肝,给予乙肝携带者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现场一位乙肝携带者浮萍(化名)坦言,社会上的误解和歧视让他们难以真正融入社会,甚至对工作、生活和婚恋造成严重影响。
这个特殊的“植树”活动仅仅持续两个小时,却吸引了无数市民驻足参与。市民杜丽娟表示,“乙肝患者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市民王磊则说,“我们希望在生活的每一天,都能给予乙肝患者平等的待遇,让他们正常地生活、工作、恋爱结婚。”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市民表示愿意与乙肝携带者一起工作、吃饭,但在婚恋方面仍存在较大顾虑。志愿者小李表示,“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公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常识性问题认识仍然不足。”
郑州亿人平机构执行主任牛玉亮表示,我国有大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遭受着歧视。虽然我国已出台许多保护乙肝携带者平等就业的法律和政策,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他强调,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而乙肝携带者只要注意相关事项,也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和生活。他还特别指出,乙肝并不遗传,新生儿感染几率低,尽早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个疾病患者也都希望被理解与接纳。让我们用正确的知识和爱心,为这些乙肝携带者种下希望之树,让他们在生活中不再受到歧视,能够正常地生活、工作、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