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在厨房自制药品,声称能够治疗百病,然而这些药品却是致命的假药。这一切始于一个投诉电话,暴露了一箱无证无批号的药品和数不清的物流单据。
楼下传来的浓郁中药味引起了蔡先生的怀疑。当他收看央视的“3·15晚会”时,这个念头更加坚定,于是他拨通了工商部门的投诉电话。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前往被投诉的小区,发现了制药环境极其不规范,这个厨房竟然成为了制药基地,而且没有任何生产许可证。
这款名为“生物地黄膏方”的药品,看似普通却价格不菲。它的主人是方某和他的儿子小方。方某曾因合同诈骗被取保候审,但他却传授给儿子一条看似诱人的发财之路:低价购买中药材,按照“秘方比例”熬制后销售。原本普通的中药材,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能够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良药”。
这些药品并没有单价,父子俩通过网络寻找买家,根据对方的病情和反应来定价。他们利用患者的求生心理,发黑心财。警方缴获的物流单据上,记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被骗患者的地址。
厦门市药监局表示,方氏父子生产的药膏符合药品特征,但没有国药准字号和生产批号,是明确的假药。去年国家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私制、销售药品要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这样的黑心制药行为,人们不禁感到震惊和愤怒。两口直径约半米的大锅,留下的中药渍令人心悸。这些药品不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可能致命。小方面对警方和记者的采访,仍然坚持自家的药品没有问题,但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会让人更加愤怒。这些假药不仅伤害了患者的身体,更摧毁了他们的信任和希望。这种利用人们的脆弱和绝望来谋取利益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也需要加强监管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假药的危害,提高消费者的警惕性。关于药物的问题及其定义,究竟何在?若仅以“无毒”作为标准,方家的药物或许看似无毒无害。对于那些不能治病、无法救人的药物,它们无异于是在无谓地消耗人们的金钱与希望,对于这些,我主张应该彻底摒弃,毫不留情。
警方对方氏父子售出的“生物地黄膏方”数量难以计数。那些所谓的“无害”药物,实则误导了身患重症者寻求最佳治疗的机会。更甚者,这些药物给予他们重生的希望,却又在他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将他们推向绝望的深渊。这种绝望,才是这些药物真正的危害,它们的存在才是真正的致命。
这些药品的恶劣影响难以言表。它们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可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痛,另一面却可能因此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对于那些期盼康复的患者来说,这些药物就像是一场无情的骗局,掠夺他们的希望和信任。这样的药物,我们怎能视而不见?
这样的药物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对个体健康的威胁,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理,不能任由这种药物在市场上流通。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严格的药品监管制度,需要的是对药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我们也要提高公众的药品知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良药,什么是害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需要坚决抵制这种有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