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园暴力在多地上演,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浙江省庆元初中,几名学生与一名小学一年级孩子发生冲突,将其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甚至用头烫伤小孩。而在江西永新,一段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网络曝光,视频中一女生被逼下跪,被连续扇了17次耳光。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该如何应对?
这些暴力行为,以拳脚相加、污言秽语的方式,极尽伤害与羞辱之能事。校园暴力的频发,让我们难以将其与印象中那个纯真善良的青少年阶段相联系。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社会学中甚至有“校园欺凌”这一专门名词。
校园暴力的根源并非未成年人本性的暴力。在主观方面,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这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易发群体。而在客观环境上,学校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德育,一些被老师边缘化的学生在校园里遭受欺凌;家庭教育中,父母以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缺乏循循善诱的温情。社会戾气也会侵染到青少年之中,宣扬暴力的游戏、影视等往往成为校园暴力行为的“模仿对象”。
在笔者看来,校园暴力的危害性与成年社会的重视程度严重不相称。成年人常常将其淡化为“小孩子打架”或“同学间闹别扭”,而忽视其严重性。当暴力行为发生后,被欺负的孩子没有得到妥善的心理疏导,而施暴者往往也只是被父母训斥一下。要遏制校园暴力,需要成年人深刻反省。老师和家长等负有管教责任的人必须意识到,如果不及时制止小恶,它可能会发展成大恶。
为了应对未成年人暴力行为,我们需要加强惩戒。虽然有人提议重新考虑是否免除14岁以下未成年人刑责,但我更倾向于通过加强对暴力行为的惩戒,让施暴者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我们应加强对未成年人身心安全的保护。老师和家长的缺位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共性问题。我们需要鼓励反校园暴力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为遭受暴力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指导和帮助。
视频中的极端暴力行为虽然并非普遍现象,但广义上的校园欺凌行为就在我们身边,急需得到社会的重视和介入。当暴力行为发生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老师、家长、社会组织、部门都应尽快站出来,共同为孩子提供保护。切莫让孩子在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孤身一人。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关新闻阅读: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除了校园暴力事件外,还有校园欺凌、校园性侵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应该加强对校园安全的重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