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孩子们纷纷放飞自我,尽情玩耍。北京各大医院的儿童门诊部却迎来了一股就诊热潮,其中学龄儿童的身影明显增多。儿科专家分析,这一现象可能与寒假的延长和家长更多的观察机会有关。
在众多案例中,二年级的毛毛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代表。毛毛妈妈反映,毛毛在学校上课时总是动个不停,听讲心不在焉,写作业时更是容易分心。寒假期间,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确实感觉到孩子存在问题。
韩颖教授指出,毛毛可能患有多动症,这是一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俗称,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和行为异常性疾病。据统计,我国学龄期儿童的发病率在4.31%-5.83%之间。多动症儿童常常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表现出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拒绝服从、主动违抗、易怒、发脾气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精神健康,还会损害他们的学业表现、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升高。
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长大后,其职业成就也会较低,甚至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隐患。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过分调皮、行为冲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医生对多动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行为表现、家长和老师的反馈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多动症的最佳方法是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干预。家长和老师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避免引发儿童行为问题的外在因素,对儿童的状况要客观接受、态度积极、勤加鼓励。
家长和老师们也要明白,治疗多动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关爱。他们要与医生紧密合作,共同帮助孩子们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健康成长。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携手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提醒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有类似的行为问题,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是最好的选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和未来负责。相关新闻推荐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