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药品招投标“潜规则”推高药品价格

  • 妇科
  • 2025-04-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标题:药品利润惊现天价:出厂价到中标价逾两千倍增长

央视报道,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品,出厂价仅为0.6元,中标价却飙升至超过11元,医院零售价更是超过12元。令人震惊的是,该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的利润竟然超过了惊人的两千个百分点。近日,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药品超高利润在业内绝非孤例,而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业内专家指出,药品利润过高的根源在于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离谱定价。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和医生等各个环节共同参与的“利益均沾”模式已成为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这种现象导致了药品中标价的极度膨胀,远远超过了出厂价。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些药品的中间利润高达数千个百分点。例如,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一种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仅为0.32元,中标价却达到了惊人的18.49元,医院零售价更是高达21.26元,中间利润超过六千个百分点。

一位药厂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药品高价中标的内幕。她表示,药品的投标和定价工作实际上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操作的。这些医药代理公司会通过各种手段抬高药品的中标价,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例如,他们的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仅为7元,中标价却涨至56元,医院零售价更是高达64.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八百个百分点。这位负责人坦言,药厂在整个利润分配中只能获得一小部分,大部分利润都被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和医生等各个环节瓜分。

一位从事药品批发行业十余年的业内人士证实了这位药厂负责人的说法。他表示,这种“利益均沾”的模式正是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潜规则”。在这个潜规则下,药品的中标价往往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记者的采访,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并未对药品中标价的制定作出正面回应,也未对中标价为何远高于出厂价等问题给出合理解释。一位业内人士赵连璧表示,在药品中间利润分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不断抬高中标价,各个环节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专家强调,只要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医生以及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等各个环节的“利益均沾”潜规则不改变,药品中标价就很难回归到合理范围。这不仅会导致患者负担加重,还可能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打破这种潜规则,还药品价格一个公道。

面对如此惊人的药品利润现象,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药品招投标过程,打破“利益均沾”的潜规则。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药品价格合理透明以保障患者的权益不再受到侵害。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