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最近发出警告,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发一种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性皮疹。这一消息迅速被国内网友翻译并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据专家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存在于多种常用药品中,如泰诺、百服咛等感冒药和一些镇痛药。对于这类药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推荐剂量,避免重复用药或超量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正因为其使用人群庞大,FDA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反应数据。这次警告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在国内尚未被广泛提及。
FDA指出,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重症多形性红斑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病症。这些病症初期可能出现流感症状,随后伴有皮肤瘙痒和表皮脱落。
专家孙忠实指出,这次FDA的警告是基于近43年间收集的107个严重皮疹病例中的12个死亡病例得出的结论。尽管这些不良反应非常罕见,但公众仍需关注。
FDA要求所有处方类对乙酰氨基酚的处方条上必须添加皮疹风险警示,并鼓励非处方药企业也添加相关提示。目前市场上的对乙酰氨基酚产品尚未见到相关风险提示。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许多家庭都备有这种药物。孙忠实强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需遵循三个原则:尽量少用、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间隔、避免重复用药。
孙忠实还特别提醒,对乙酰氨基酚不可与酒精同时使用。在体内,酒精可以加强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毒代谢物产生,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坏死。
这一警示提醒我们,在使用药物时,尤其是常用的药物,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遵循医生的推荐,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作为药品报道的编辑,我注意到了那些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非处方药品(OTC)。这些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上都十分明确地标注着:“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者“本药品不可与酒精饮料同服。”这可不是一条随意的警示,背后有着严肃的科学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过量饮酒后感到头痛难忍,此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服用一种常见的止疼药来缓解痛苦。而许多止疼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如果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饮酒,其毒性会大大增加,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药物与酒精的结合会给肝脏带来巨大的负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绝对不要饮酒。
孙忠实专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提醒广大消费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一定要牢记不能饮酒。如果非要饮酒的话,也请至少在与服药时间间隔三四个小时之后。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风险,保护我们的肝脏安全。生命是宝贵的,我们的健康更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珍惜自己的身体,合理使用药物,远离酒精的诱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