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拟立法推行艾滋病检测实名制”的消息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这一提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民间和官方引起了反响。广州四家民间防艾机构联合媒体,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对推行艾滋实名检测的赞同态度。他强调,实名检测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意义。他提到,过去我国有数万人进行匿名艾滋检测,但由于匿名,有些感染者至今仍未被发现。不实行实名制,检测结果难以准确通知到每一位感染者,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时,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是应该照顾感染者的隐私,还是应该控制疫情,保护更多人的健康呢?
这一提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争议。有人赞同实行实名制,认为这有助于避免病人流失和病毒扩散。更多的反对声音认为,目前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依然严重,实名制会威胁到艾滋感染者的个人隐私,导致他们不敢进行检测和治疗。
同志亲友会等民间防艾公益组织表达了对推行“检测实名制”的担忧。他们担心,如果急于推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更多人不愿参与检测。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推行实名制,有60%的网友选择不再参与检测。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负责人李小米认为,社群成员对于实名检测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一直存在疑虑,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被滥用。他们认为,“检测实名制”的推出,只会让更多人不敢进行检测,这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造成大幅度的倒退。
广州大学生公益团体“同城社区”的负责人豆豆认为,推行实名制需要具备两个重要基础:一是疾控中心在病例管理中严格遵守隐私保护和非歧视原则,二是要改善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存环境。当前对感染者的歧视仍广泛存在,这使得一些感染者背负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不得不背井离乡。还有一些人因艾滋感染被要求退学或拒绝入职等。
疾控部门推行检测实名制的初衷是解决感染者流失和后续管理问题。一些民间防艾机构负责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检测的前期、后期咨询没有做到位,当事人担心隐私暴露才是造成感染者无法通知的主要原因。对此,“同志亲友会”执行主任阿强表示担忧,他认为实名检测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管理思维的粗暴,而非服务意识。他呼吁疾控部门与社区组织共同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服务,完善健康保障。
关于广西可能推行的“强制告知”,这些民间防艾组织认为其违反了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艾滋病实名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在我国,许多人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仍然如同对待鬼魅一般恐惧和排斥。如果艾滋病患者的实名信息被泄露出去,他们如何生存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