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盐在食品行业的渗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种曾被视为遥远的危险的物质,如今却悄然进入了我们的日常食品中,包括酱油、腌肉、咸鱼等,让人不寒而栗。
肇始于今年5月的“酱油门”事件,让人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工业盐的危害。这场风波始于一起群众爆料,称某大型调味公司购买了760吨致癌工业盐水用于制造上万箱酱油。至少65箱问题酱油已流入市场,引发了广泛的恐慌。经过调查,相关部门锁定了涉案的佛山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并查封了相关产品。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调查的深入,质监部门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企业,这些问题企业的产业链也逐渐暴露出来。工业盐生产厂家通过中间渠道卖给中小酱油厂,这些酱油厂将其作为原料,加入到酱油的生产中。问题酱油再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市场销售,流向消费者的餐桌。
除了酱油,工业盐的身影还出现在腌肉、泡菜、猪血、咸鱼等日常食物中。此前,广州和江门质监局就分别查获了使用工业盐制作加工烧肉、烧鸭以及咸蛋的黑作坊。这些黑作坊为了降低成本,铤而走险使用工业盐代替食用盐。
工业盐之所以受到这些不法企业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廉。食用盐的价格高达800-1200元/吨,而工业盐的价格却只有大约300元/吨。在成本压力下,很多人选择使用工业盐来牟取暴利。
专家指出,工业盐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致癌。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禁止酒店、大排档、小吃店等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盐)作为食品添加剂。
由于检测标准低、难以监管等诸多因素,这场针对工业盐的围剿战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标准,彻底杜绝工业盐在食品行业的使用。我们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问题食品,保障自己的健康。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远离工业盐的危害,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