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手足口病,这一常见于夏秋季的传染病,近期在北京进入了高发期。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达到8541例,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3%,其中重症病例82例,并有1例死亡。这一病症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途径多样,包括粪-口途径传播、接触传播以及呼吸道传播。一旦感染,患者通常在潜伏期后的两到十天开始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手掌心和脚掌心出现疹子,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等。虽然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可在七到十天内自行痊愈,但也有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面对手足口病的威胁,家长和托幼机构必须高度警惕。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在接触儿童前后也要洗手。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并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托幼机构则应承担起防控责任,每日进行晨检和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于患儿所使用的物品要立即消毒处理。若出现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或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两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停课十天。老师需要定期清洗消毒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卫生用具,并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等场所进行擦拭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对于患病儿童,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由于发热和口腔疱疹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食欲,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当口腔有糜烂时,可以给他们提供流质食物。需要避免给他们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