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浪潮中,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原先复杂的医院补偿渠道,包括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补助,如今正在被简化为服务收费和补助两个更为清晰直接的渠道。这一变革的背后,是青海省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定决心。
这场改革,如同春日的暖风吹拂大地,带来了新生的气息。去年12月,青海省财政自筹资金2870万元,果断地取消了14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药品加成。这一举措,如同击破了一池春水的坚冰,激起了层层波澜。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医院之一,率先响应改革号召。院长刁占元介绍,医院627万元的资金投入取消药品加成后,154种中成药、269种草药、325种西药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使得药价平均降价幅度高达15%。这样的改革举措,让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增加了23%和20%,充分显示了改革的积极成效。
改革的红利,正悄然降临到每一位患者身上。来自大通县黄家寨镇台台村的72岁老人童维扬,正陪着老伴陈宝花住院。他深有感触地说:“老伴得了肺炎住了10天院,我感觉药价比以前便宜了。”这样的感受,正是改革所期望带来的效果。
青海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运行仅两个月,就已经为患者让利424.6万元。这一数字,是改革的见证,更是对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回馈。
青海省卫生部门表示,他们还将逐年降低非基本药物和医用耗材的加成比例。对于由此产生的收入减少,他们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由医疗保障基金和增加投入等来予以补偿。这样的改革,使得试点县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健康服务。
这场改革,不仅仅是一场医疗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关乎民心、关乎民生的深刻变革。让我们共同期待,青海省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能够走得更远,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