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类的清洗方式,你是否只是简单地用清水冲洗?这样的清洁真的足够吗?跟随卫生专家的脚步,一同揭开生肉背后的那些“脏”秘密。
刚被屠宰的生肉,其表面相对洁净,细菌数量较少,但仍可能存在诸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寄生虫。一旦人体感染这些寄生虫,便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以猪带绦虫为例,其不仅可能损伤肠道,若幼虫进入血液,还可能波及全身,如若进入大脑,甚至可能引发癫痫;若进入眼部,严重的则会导致失明。长期感染寄生虫,还会引发营养不良,并将寄生虫传染给他人。
随着储存和运输时间的推移,生肉逐渐成为一个细菌的温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杆菌、假单胞菌等细菌都可能在其表面滋生。这些细菌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腹泻、发烧、肠炎等症状。生肉中的寄生虫和细菌无疑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幸运的是,只要通过高温充分加热,这些威胁都可以被消灭。
那么,对于生肉,我们应该如何清洗呢?从安全角度出发,除了有机肉或对其来源有充分了解的肉外,其他的肉应该彻底煮熟再吃。有些人喜欢在烹调前把肉冲洗一遍,但这个习惯却存在不小的健康隐患。
澳大利亚维多尼亚州卫生部在官方网站上提醒广大民众,生肉买回来后,不宜在水龙头下冲洗。原因很简单,流水冲洗不仅无法杀死生肉表面的细菌,反而会让四处飞溅的水花使细菌传播到厨房的其他地方,如水槽、案板、料理台以及菜刀等。只要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都有可能被细菌污染。如果下次再洗水果或其他生食时,就可能污染细菌,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清洗生肉更为安全卫生呢?澳大利亚维多尼亚州卫生部的建议是,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盆里清洗生肉,然后用厨房纸巾蘸干。这样既能保证厨房的清洁,又能避免健康隐患。
除了以上关于生肉的清洗方式,日常保健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方面。想要了解更多的日常保健知识,不妨继续深入阅读,更多关于健康生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