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猝死已成为一个令人恐惧却又无法忽视的现象。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这是猝死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近年来,中青年猝死的案例频繁上演,让人不禁对“猝死年轻化”的趋势感到担忧。
罗桂兴工友李某的突然离世,更是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李某在友爱明秀路口突然倒地,警方和法医到场后确认其已死亡,没有任何外伤的迹象。这样的死亡,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在6小时内死亡,被称为猝死。而李某的情形,显然属于猝死的一种。
李某的生命,或许与劳累过度息息相关。他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工作9个半小时,加上抽烟、喝酒的习惯,都可能成为导致猝死的诱因。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的身体在长期的高压下运行,最终可能导致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不仅仅是李某,全球范围内,年轻人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从南京某外企的IT工作者,到挪威的游泳健将,甚至国际体坛的优秀运动员,都在猝死的阴影下无法幸免。这些案例无不提醒我们,猝死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同样面临风险。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医师郑晓峰表示,今年以来,医院已经接诊了五、六十件猝死案例。其中,不少是中青年人。而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全自治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中,不乏英年早逝的中青年。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当身边出现猝死情况时,我们要立即进行抢救。虽然现场可能没有专业的抢救器械,但我们可以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有可能使室颤消除,让心脏重新跳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要及早采用,在一分钟内实施效果最好。
猝死的年轻化趋势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要警惕过劳压力向中青年传递的“暗号”,珍惜生命,关注健康。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注重劳逸结合,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享受美好的生活。